科技服务

海口站科技服务团队赴澄迈金江开展橡胶台风灾后复产技术指导

  作者: 产业发展办公室   来源: 海口实验站  日期: 2025-09-04   点击: 我要分享

为落实“一所对一县”科技救灾行动,2025年8月29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口实验站(以下简称“海口站”)科技服务团队携相关技术专家一行7人,赴澄迈县金江镇大拉村橡胶灾后全周期间作技术示范基地,现场指导胶农开展台风灾后恢复生产,并就“天然橡胶—香蕉全周期间作模式”进行专项技术指导。

一、深入田间“把脉问诊”

服务团队队沿着受台风环流影响的胶园一路踏查,先后查看了80亩全周期“胶—蕉”间作核心示范区。受台风“剑鱼”“蓝湖”外围环流影响,示范基地受到强降雨、强阵风危害。部分橡胶苗出现倒伏、叶片破损或死亡的现象,间作的香蕉也不同程度受到影响。海口站服务团队分区取样、逐一记录,现场开出“救治良方”。


二、精准技术帮扶“三到位

密植优化到位。针对胶—蕉间作“前期密、后期挤”的突出问题,服务团队提出要科学间作“两行橡胶+间作香蕉”宽窄行布局。该技术既保障橡胶树冠成型空间,又充分利用行间光热资源,预计单位面积土地利用率可提升50%以上。

死苗补换到位。服务队现场标记死苗、弱苗,向合作农户发放热科院自主品种胶苗:热研72059直立抗风型橡胶,指导农户科学补植,确保成活率达到90%以上。

收益提高到位。结合台风后土地整理成本、作物错峰上市价格,服务队现场为农户算了一笔账:采用全周期间作模式,橡胶更新期内香蕉亩均产量可达3200kg,按当前地头价2.2元/kg计算,亩收入7040元,比单一种植橡胶净增4300元;等橡胶第6年进入旺产期,香蕉再让行退出,实现“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综合收益可提高30%以上,为灾后快速复产提供经济保障。


三、现场培训与示范

服务队就地搭起“田间课堂”,橡胶种植大户拢在香蕉沟边,边看边学。专家们手把手示范扶正、培土、绑缚、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操作,并发放《天然橡胶台风灾后恢复技术明白纸》50余份。

下一步,海口站将持续跟踪服务金江镇胶—蕉间作示范基地,建立灾后恢复动态监测点,集成示范抗风栽培、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澄迈模式,为海南天然橡胶产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海口站科技服务团李晓莉、王开典、陆庆志、胡芯、陈侦灼、李子涵,品资所副研究员张志扬参加本次技术指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