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用热情与专注绘就精彩 ——记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口实验站王龙振

  作者: 天然橡胶产业中心   来源: 海口实验站  日期: 2024-12-20   点击: 我要分享

王龙振,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热科院”)海口实验站(以下简称“海口站”)试验场十二队的一名割胶工。2024年10月20至21日,他代表热科院参加第六届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橡胶割胶工技能竞赛,在与全国70余名选手的激烈角逐中脱颖而出,荣获“个人技能一等奖”,创造了热科院代表队历史上最好成绩。

传承坚守

王龙振同志于1981年出生在海南省儋州市宝岛新村,父母也是海口站试验场的胶工。他自幼在胶园里玩耍,开始参加工作就管理橡胶幼树,一管就是7年。他说到:“我从小就对橡胶树有着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尤其是当我知道橡胶产业对于国家战略来说十分重要,这让我觉得,守护好橡胶树,能让橡胶增产,能为国家做点贡献,我感到非常自豪,要做就要做到最好,成为一名优秀的胶工。”

要想成为一名胶工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每名胶工都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考核程序,考核合格才能上岗割胶。为了顺利通过考核,从2008年开始,王龙振就开始跟着董伟彦和张大强两位割胶辅导员学习割胶技术。“通常使用一手握住刀柄,拇指和食指环绕刀柄,其余三指自然握住刀柄。握刀的手要能够稳定又灵活地调整刀片的角度和下刀的力度,刀口朝向自己的拇指方向,以便在割胶时可以更好地控制胶刀的走向。割胶时,刀口与橡胶树干的角度通常保持在45度左右,割胶力度要适中,眼睛、脚步要跟随胶刀绕着树干前进的方向移动……”王龙振始终牢记割胶辅导员传授的割胶要领,从最基础的握刀开始练起,即便手被磨破了皮,被锋利的胶刀划开一道道口子,也没能阻止他想成为一名优秀胶工的决心。经过近一个月的艰苦训练,王龙振的割胶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如愿顺利通过了考试,正式接过父母的接力棒,成为了海口站试验场的一名胶工。

王龙振同志每天凌晨2点到胶林,弯腰下刀、起身观察,在大约500株橡胶树间一遍又一遍重复着看似简单但充满技术挑战的动作,看着乳白色的胶水沿着一条条流畅的割线滴入胶碗,刺激了胶水分泌而又不伤到胶树是他一天最满意的工作。收集转运胶水后,又再次返回胶林,进行抚管中小苗、控萌、压青、病虫害防治和树位清查等作业。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image.png 

王龙振在练习割胶

潜心磨砺

2021年9月,王龙振首次参加第四届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橡胶割胶工技能竞赛,获得了优秀奖。他并没有满足于此,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针对自己薄弱的环节,抓住一切练习机会更加用心、更加努力地钻研技术,使割胶水平再一次稳步迈上了新台阶。

2022年3月份,他在技术和理论上都得到新的提升,通过考核成为了一名割胶辅导员,同时肩负起技术监督指导和割胶两项繁重的工作,面对双重工作重担,他总是自豪的说道“我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理当吃苦在前,累一点没关系,这不就是热科院精神吗,艰苦奋斗的精神。”

 image.png

王龙振指导割胶作业

2024年6月份,王龙振得知要举办第六届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橡胶割胶工技能竞赛,决定要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为了在激烈的选拔中获得参赛资格,为热科院争光,他比以往更加用心刻苦,将被风吹断的橡胶树桩,像收集宝贝一样带回家,放弃个人休息时间将学到的理论知识结合到实际操作中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终于在选拔赛中脱颖而出,获得代表热科院参赛资格。

利刃出鞘

10月20至21日,第六届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橡胶割胶工技能竞赛决赛现场,共有三个植胶省(海南、云南、广东)共70名选手参赛。竞赛内容包括理论知识考试和树桩割胶现场技能操作考核两部分。王龙振满怀信心踏进赛场,精准地定位到橡胶树的最佳割胶点,细致地调整好割线的角度,利落地将刀尖插入预定的边线,下刀、行刀、收刀,一气呵成。经过2天激烈角逐,王龙振获得本次竞赛个人前5名,荣获“个人技能一等奖”,这是热科院代表队参赛以来的历史最好成绩。在上台领奖的那一时刻,王龙振内心激动无比:“我代表热科院出战获奖,我感到十分自豪。”

 image.png

王龙振获得“一等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热科院自上世纪50年代肩负国家战略使命诞生以来,在天然橡胶领域不断取得突破。

王龙振此次比赛获得的荣誉,不仅仅是对其个人割胶技艺以及艰苦付出的肯定,也是对海口站有效落实“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等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体现。今后,海口站将围绕“大国工匠”进一步加强技能人才的培养,推进热科院整体人才队伍素质提升。